【人才载体】博源集团“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转化团队”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12 15:02

——记博源集团“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发

与工程化转化团队”

 

一个好的团队对事业成功至关重要!在一家公司里,没有人才,再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就有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经营的成功和持续。内蒙古博源集团利用乌审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发展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实现循环产业为目标,真正建设了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国利民循环利用的好项目。顺应鄂尔多斯市人才建设的战略规划,博源集团在搭建创业团队、培训人才方面是举集团之力,打造出一支有团队激情,有朝气活力的创业团队。

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

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随着人才兴,近年来,博源集团围绕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集聚了一批领军人才,于2010年,组建了由15名专家和优秀科研人才组成的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转化团队。团队本着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利用离子膜烧碱与煤化工合成气净化废气中外排的二氧化碳来制取纯碱、小苏打产品,既有效地吸收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大量外排的二氧化碳废气,又降低氯碱化工副产液体烧碱的贮运和销售难度,同时生产出的高品质的纯碱及其下游产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围绕着该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团队着手进行40万吨/年PVC、30万吨/年纯碱、15万吨/年小苏打项目工程设计,将煤化工和盐、碱化工联合起来。配套建设水泥厂,将煤化工和氯碱化工的废渣做成水泥,将高盐废水回收用于氯碱溶化盐矿和离子膜烧碱化盐,形成了三废综合回收再利用,真正实现煤化工和盐碱化工循环利用,达到工业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的和谐共生。

一个带头人凝聚一批人才

丁喜梅博源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团队带头人含NaHCO3碱卤湿分解蒸发制碱工艺一种联产纯碱和小苏打的系统一种生产纯碱的系统等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液相水合法制低盐重质纯碱的系统一种低盐重质纯碱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低盐重质纯碱的系统高效膜蒸发装置生产低盐重质纯碱的系统等专利的发明人之一。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丁喜梅女士一直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从事研究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10多项大、中型工程建设与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项目共计完成投资近百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9项分别获得过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实践,她做出了令国内业界同行刮目相看的创新业绩,成为中国天然碱、无机盐工艺技术方面的顶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2006年以来,先后主持引进了美国KBR公司气化、氨合成技术,美国比克比煤造气技术,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尿素专利技术,法液空公司液氮洗技术;国内西北院多元料浆,大连理工低温甲醇洗等10余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

2010年,丁喜梅女士带领博源集团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转化团队,与众多科技人员一道,针对博源集团涉足的氯碱、纯碱、甲醇等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探索研发出了一条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将煤化工、甲醇、PVC、纯碱等产业有效链接,实现多种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2012年,被评为市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一批人才激发一方活力

博源集团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转化团队依托博源集团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天然碱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主要以煤化工、盐碱化工产业联合,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转化为研究方向,将离子膜烧碱与煤化工外排高纯度二氧化碳结合制取纯碱、小苏打产品,开展技术研发工作,现已完成部分中试评价,并于2011年1月22日开展了专利申报工作,2011年8月份取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分别为一种生产纯碱的系统(专利号:ZL201120028927.8 ),一种联产纯碱和小苏打的系统(专利号:ZL201120026705.2),另有一项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纯碱或联产纯碱和小苏打的系统及方法(公开号:CN102134084A)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示。

团队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帮带,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批能吃苦、技能扎实、理论联系实践的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2011年,团队引进培养化工、油脂等9个专业的高端专业人才12人,2012年引进培养煤化工人才50人、PVC人才15人,初步建立了由39名内部专家、44外部专家组成,涵盖化工、生物能源、金属冶炼、矿山地质等10个专业的专家库。在人才的引领带动下,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被攻克,为集团公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为企业技术体制创新、研发项目提供人才战略保障。

十二五期间,博源集团确立了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资本运营为杠杆,着力发展国家鼓励、环境友好、生命周期长、技术进步有空间、竞争优势明显、回报合理的长青产业的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煤化工、氯碱化工、纯碱化工和化肥工业等有效结合,创造性地走一条依托产业链整合资源、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多联产和绿色化工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