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镇:打造基层党建“动力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无定河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3-01 09:29

 近年来,乌审旗无定河镇坚持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为着力点,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以“党建领航 传红守绿”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好红色资源、土地资源、地理环境等资源优势,全力做好做实乡村振兴、文旅振兴、产业振兴“强引擎”。

 


做实“红”文章,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无定河镇拥有悠久的“河套人”文化和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以来,无定河镇党委深入挖掘鄂尔多斯“五个一”红色文化资源,以“一镇三馆多点”建设任务为主线,修缮提升旗委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民兵检查站等红色资源点,打造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建设红色游客服务中心,同时深入挖掘红色革命历史和人物的感人故事,集中整理并初步形成一批教学教育课程,为后续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做优做强红色旅游文章,更好地讲好无定河红色故事夯实基础。截止目前,无定河镇各级党组织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6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红色血脉持续赓续,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并与本地区丰富的生态、民俗等各类资源形成良好互动,全镇乡村旅游“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两条腿走路”格局基本形成,为后续创建周边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乌审旗红色文化旅游核心区、最终实现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龙头,乡村文化体验以及自然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旅游蓝图添上了壮丽的一笔。

 


做优“新”产业,提升乡村振兴之“力”

     无定河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试点示范·连村联创”的思路,立足村情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按照“一村一策”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同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二产带一产”政策导向和发展红利,今年以来,通过“党支部+N”模式,王窑湾村与内蒙古梦篮能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按照“企业+村党支部+项目”模式带动集体经济收入,庙滩村与工业园区驻地企业达成共识,将合作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及饲养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园区,进一步加速产业园区后勤基地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无定河镇党委继续将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摆在全年项目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畅通产业发展渠道,引导各村抱团发展,持续深化在“党支部+N”方面的创新。2023年,由镇党委建议并推动的“三村联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牧户(低收入群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将随着10万吨蒸汽玉米压片项目的落地投用在河南村、小石砭村和大石砭村迈出探索的步伐。依托驻地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鼓励带动村集体配套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进而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对于更多的村、社区,镇党委将鼓励通过“村企合作”“混合经济”“生态赋能”“三产融合”等模式,依托生态优势,由村集体整合村内闲置资源,通过企业品牌带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多渠道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努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盘活“土”资源,绘就乡村振兴之“墨

     撂荒多年的万亩集体土地重现生机,一块又一块基本农田“改名换姓”成了高标准农田,复合种植“藏粮于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擘画的农业未来,正从无定河镇的广袤土地上信步走来。近年来,无定河镇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包日陶勒盖村通过生态修复,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变荒地为耕地,规划总面积1.3万亩的乌审旗现代农牧业循环产业项目正在推进。2022年全镇新建高标准农田9000亩,全镇高标准农田总面积持续扩大,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政策要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共组织实施4459亩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成效明显。“土”资源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农民素质也必须“水涨船高”。围绕“技术专家+服务团体+农户”模式,无定河镇通过技术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指导,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志愿服务队伍,推广一批技术熟化、轻简高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无定河镇的土地上映射出了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动力引擎赋能加速度,乡村振兴跃然新农村。2023年,无定河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整体推进,用“红色动力”助力“绿色产业”发展,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富发展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