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润无定河——无定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1-12-09 10:39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无定河镇致力于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群众身边的百姓之家,出台了实施方案,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无定河大地落地生根,广大群众喜沐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

  群众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无定河镇从群众需求出发,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这个目标依托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了畅通五大平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整合现有阵地资源和无定河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串联起镇党群服务中心、1949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乌审旗党性教育主题馆、玉珍沙漠生态园等特色实践点,构建服务群众大平台。各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分管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村域特色建设了立安农庄、毛布拉格民俗博物馆等特色村级实践点。2018年10月,无定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挂牌成立,2019年6月全镇14支志愿服务队以授旗成立并开展各类型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镇16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阵地已全部打造

  无定河镇把基层群众作为文明实践主体,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和文明养成为工作载体,整合各类社会组织和家庭资源,从项目需要出发招募党员、青年、乡贤、专业人士等各类志愿者,确保项目运作有对应的志愿服务力量支撑。截至目前,已组建了“无定河婆姨”“土专家”“林掌柜”“河小二”“小喇叭”“党员先锋”等14支镇级志愿服务队和55支村级志愿服务小队,每月组织召开1次志愿服务工作例会,强化“实践项目—志愿队伍—实践活动”的一体化指导管理。截至8月底,全镇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70余次,志愿者参与人数4800余人次。同时,创新文明实践工作机制,有效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幸福无定河微信平台开设“三问群众”栏目,有效结合群众意愿,一对一开展活动。依托“数字无定河”综合业务平台,开辟阵地管理、阵地活动及志愿服务三大模块,对全镇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5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动态管理、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线上”服务,记录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点点滴滴

  无定河镇统筹各志愿服务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培育了“凝聚群众微传播”“改善群众微环境”“关心儿童微心愿”实现群众微自治个精品实践项目。项目培育牢牢把握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增强活动的实用性和感染力,在实践活动中将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好、传播好、践行好,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如“凝聚群众微传播”项目将“土味儿”直播说换届送到百姓家;“改善群众微环境”项目为人居环境整治贡献力量;“关心儿童微心愿”项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微心愿认领将孩子们所需所盼的点点滴滴送到他们的手中;“实现群众微自治”通过人民调解让和谐之花更鲜艳。

  同时,无定河镇充分挖掘各站优势资源,培育特色实践项目。例如,堵嘎尔湾村依托素有“和谐之家”标志的立安农庄,将文明实践与和谐文化、家风民风塑造相结合,以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点”串连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从家风“入手” 让文明“入心”。巴图湾村利用乌审旗党性教育主题馆、1949年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等红色资源,上好红色文化体验课,讲好红色故事。河园社区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出发,建设出“发短情长”小屋、“爱心义诊”小屋、“时光记忆”小屋、“缝衣足食”小屋四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实现“场所10分钟抵达、志愿服务10分钟到位”。同时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书屋、棋牌室、舞蹈室、妇女之家等场所,室内桌椅板凳、网络、电视、空调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成为“群众10分钟生活服务圈”。河南村以诗歌散文代表任俊祥及民间刺绣、剪纸、柳编等工艺爱好者为首突出打造“留住乡愁记忆 共建精神家园”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以文化育时代新风,劲吹文明新风。小石砭村以“行义小石砭”为建设重点,在志愿者的倡导下,凝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路见不平义不容辞”的新风正气,逐步建立普惠、普适、普遍的志愿服务格局。王窑湾村凭借产业化发展涌现出的多个种养殖领域“土专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实用技术,开展宣传宣讲、经验分享、实地教学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农牧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无定河村依托生态环境、田园综合体、天牧养殖,创设出现代农牧业体验课,为文明实践提供有效支撑。萨拉乌苏村充分利用殷玉珍和盛万忠两大劳模品牌亮点,着力构建“生态萨拉乌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品牌,成为全镇构建绿富同兴生态建设体系的闪亮招牌。各站的特色品牌项目,逐步实现了文明实践项目的“一一品”特色。

  一个个特色品牌和模式路径,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新风拂绿无定河大地让文明之花的芬芳沁入更多群众的心。遍布镇村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无定河,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描绘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