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党建领航促振兴 绿色崛起富百姓

发布日期:2019-10-10 11:21     来源:

    
    素有“塞外小江南”之誉的乌审旗,是内蒙古的绿色农牧产业重镇。全旗13.27万人口,农牧业人口占了一半。可以说,农村、牧区经济腾飞了,全旗百姓的美好生活图景就“红了半边天”。
2018年以来,他们提出“党建领航 绿色崛起”,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推动农牧区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以乡村经济为主战场,以崛起先富民为目标,领航“三大攻坚战”、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核心要务一路勇进。

党建领航促振兴:80%以上苏木镇干部下派驻村,80%以上时间服务在村,80%以上问题解决在村。统筹做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篇文章”。

绿色崛起富百姓:截至2018年底,全旗61个嘎查村均实现集体经济“清零”,其中5万元以上49个,10万元以上32个,30万元以上16个,50万元以上8个,高者达到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已有4个嘎查村。2018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63 元,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有序推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日渐成为看得见的现实。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牧民富在产业链上。党建正成为乌审经济乡村板块的“火车头”和“燃料库”,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活跃在农村牧区的广阔天地里,在乡村振兴中当好产业兴旺的指战员、生态宜居的美容师、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治理有效的守护神和生活富裕的司务长,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党建吹响集结号,八成干部下乡带路乡村经济

 

农牧业人口占了半壁江山的乌审,仍受农牧业发展乏力、规模小、缺龙头、竞争弱、短技术、少能人、成本高等问题掣肘。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乌审旗委常委、组织部长苏新发介绍,由旗委组织部牵头,通过“三个融合”实现精准破题。

无定河镇区域化党建联合揭牌仪式

一是推动组织融合,通过推行 “县级领导、旗直机关、驻地企业+嘎查村”的“3+1”互助共建、“小支部+大党委”、“社区+嘎查+村”三种模式,全面构建起城乡企党建联合体、区域党建联合体、嘎查村社区党建联合体纵横交织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二是推动产业融合,通过强村带弱村、资源整合共享、“众筹发展”的模式,把产业雷同的嘎查村形成一个产业发展集群,共同打造优质品牌,聚集基层党建“新动能”。三是推动服务融合,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通过党员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式”服务点等模式,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2018年起,我们组织实施‘基层党建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机制。以刚性的干部使用管理制度,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解民忧、办实事,真正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用实打实的惠民行动温暖民心,使党与人民群众永葆血肉亲情。”苏新发说。
所谓“六个一线”,即以“干部下沉在一线、梳理思路在一线、跟踪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监督考核在一线、激励保障在一线”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下乡驻村工作机制,通过三年攻坚行动,使全旗61个嘎查村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这种机制下,80%以上的苏木镇干部下派驻村,80%以上的时间服务在村,80%以上的问题解决在村。

葫芦素村驻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宣传扶贫政策

“镇上的领导隔三差五地来地里看,蔬菜瓜果长得怎样比我还上心,我再干不好也不好意思。你看他们脸晒得黑的。”巴彦柴达村致富能人周子平说。

党建“织网”,编织党员百姓真感情

嘎查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得好不好,和支部班子、基层党组织的年底考核直接挂钩,这倒逼着干部们把村民的生产生活挂在心上、摆在案头、拴在脚上。
“这里面渗透着我们的星级化管理,就是对全旗所有嘎查村党组织以班子坚强星、党员先锋星等‘十星级’ 进行管理,每年开展一次评星定级,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鞭策各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其中,班子坚强星既考核团结协作情况,更注重考核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及今后工作中确定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情况。”乌审旗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广祥介绍说。

第一书记郑玉福深入田间查看病虫害情况

随着乡村事务的深入,在田间地头、在百姓炕头, 这种“捆绑式利益联结机制”绑出了真感情,使百姓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合伙人”。
“朱支书和支部一班人工作得真辛苦,但也只能拿些自家种的杏来感谢。这么多年,你们一心一意地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大家都记在心里了。”王窑湾村81岁的村民卜孝山,每年夏天都给村支书朱志中等村干部们送一筐杏子,这令朱支书他们感动又欣慰。
王窑湾村是内蒙古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距陕西省靖边县城6.8公里、榆林市榆阳区1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群众,把为群众服务作为主要宗旨、把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作为行动指南、把建设自治区最南端的靓丽新村作为奋斗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找定位、拉投资、强产业,优先发展优质高产蔬菜种植,推进现代农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人心,产业发展兴村富民。王窑湾村从多年前没有一点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一跃成为拥有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多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50元的富裕村,被列为全旗乡村振兴示范村。“王窑湾”已然成为一种乡村发展新模式。其蝶变,前有党建领航,后有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推波助澜。
今年9月11日,乌审旗无定河镇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在揭牌。这是该旗通过党建联合促进发展融合的一个侧面,是推进“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品牌创建的有力抓手,更是他们实现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构建“一委五部”基层党建大格局,即组建一个嘎查村联合党委,下辖嘎查村党支部、便民服务党支部、产业发展党支部、理论培训党支部、协调议事党支部五个支部,实行联片整合、联席议事、联动服务,不断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空间、延伸党的服务触角。

流动宣传小分队开展法治宣传

目前,乌审旗已在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乌审召镇试点推行了4个“小支部+大党委”区域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相联推动全方位的相融,着力把党建联合体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只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作后盾,我们的乡村振兴才有希望。”无定河镇党委书记王广平说,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联”结村社、产业和各方面力量,带动每个村庄、每家农户,而“联”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基层党组织。

无定河镇排子湾村:创建生态优美靓丽乡村

王窑湾不是个例,红进滩村、萨拉乌苏村、河南村、前进村等一批村集体,像雁阵里的一员,在“党建领航”中,努力实现着“绿色崛起”。

党建搭桥,嘎查村级产业抱团发展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初秋的一个周末,一场“乡村沙龙”正在无定河镇无定河村进行着。

一群人、一张大圆桌,不分主次围坐在桌边,不拘形式、没有客套,慢慢谈开去,都是自己想了解的事情,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番看似无主题的争论,几碗砖茶喝下去,镇干部了解了百姓所想和所需,而一起参加讨论的红进滩村、王窑湾村、无定河村、河南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下一步就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大干一番……

“乡村沙龙”正是乌审基层党建的一个创新。
过去一段时间里,乌审旗虽农业、牧业、文旅资源富集,但囿于各村社“关起门”来埋头搞发展,各类产业板块和经营主体未形成相互衔接和相互补充的产业体系。
“党建联合体”的有的放矢,有效化解了这一沉积已久的问题。 

2018年6月,巴汗淖尔村第一书记卢伟,驻村工作队队员吉日嘎拉、斯庆毕力格和村民一起讨论村发展思路,村老同志讲述村旅游文化。

以先进基层党组织为龙头,建立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明确优秀嘎查村的苏木镇包联领导为召集人,所帮带的其他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和“3+1”互助共建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一月一碰头、一季一商议,共议区域发展大事、共享先进发展经验,依托强村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区域联动发展。

这几年,这种“抱团谋事”的党建联合体办了不少大事:

眼下,一处由山东寿光投资的蔬菜种植基地眼看着就要在河南村落成,对周边村落的产业发展、技术支持、资金流动、品牌建设、基础建设等将产生极大带动;

在红进滩村,一处冷链物流园也即将建成投运。红进滩村紧靠包茂公路及青银公路,还与陕西省交界,历来是西瓜等农畜产品集散地。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乌审绿色农畜产品的总出口,辐射带动其他资源相近的村子做长做强产业链。

乌审旗无定河镇西瓜种植基地

“通过党建联合体牵头促成的产业融合,打破以往各个村社单打独斗的小格局,以全局利益统筹安排,使其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互补短板、统一协调,把全镇乃至全旗的产业蛋糕做大。”无定河镇镇长樊占军说,只有“联”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乌审旗的创新让党组织成为凝聚各类组织、资源的核心,促进党的建设与农村牧区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高度融合、深度契合、密切配合。

目前,全旗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12个嘎查村都通过党建联合体与强村结成了对子;巴音高勒嘎查希布尔泉矿泉水、红旗村蔬菜大棚种殖等5个合作经营发展项目即将投产,预计平均为19个嘎查村创收25万元/年;乌兰陶勒盖皇香牌生猪、无定河大米、蒙枣情红枣、鸿嘎鲁农畜产品、什拉塔拉西瓜、中乃村红葱等11个优质品牌,将促成统一品牌,抱团上市……

党支部如同心脏,将养分输送到了村庄的各个角落,让村民感受了党的引领、关怀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党建“点兵”,激活基层党建新活力

“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要不是有你们,我们家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这下好了,心定了,日子也有盼头了!”贫困户额尔登朝克图激动地说,2018年,在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他有了环卫工作,也获得了40亩耕地、一台三轮车、一头奶牛和6只母羊。“旗里的合作社给的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一些,我家的酥油、奶皮、奶酪、酸奶,送了货就结算,生活彻底有保障了。”

目前,乌审旗组织34名县处级领导、88个部门单位和83家企业与全旗61个嘎查村结成互助共建对子,2000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动资源向一线下沉。

皇香生猪现代化产业链

让党员扛起发展大旗,将党员身份亮在农牧民心中,一方面,不少农牧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信心倍增;另一方面,一支团结、实干、亲民的党员队伍日渐壮大。

在乌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旗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主动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党建工作;常委一班人和其他县处级干部则向一把手看齐,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合力抓实党建任务落实落地,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生动局面。

随着组织、机制和服务的多维融合,基层党建的“新活力”被激活了。

今年以来,乌审旗召开区域党建联席会议30余次,协商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集体经济项目同质化、乡村旅游无序发展等问题74个。

在党性的不断锤炼中,广大党员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热情,汇聚成推动产业发展的深层动力。2018年,全旗完成农作物播种69.2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210万头只,农牧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8129元,同比增长8%。

“要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深度融合实践中彰显党建生产力。”乌审旗委书记额登毕力格说。

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如今,乌审这片绿色大地正经历着从传统农牧业生产到三产融合发展的功能转变,有闯劲、有组织力的基层党建联合体,已日益成为驱动城乡要素融合、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核心动能。(毛丫 刘生梅 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