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镇党的建设:强基固本筑堡垒 扬帆起航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2-10-14 10:08     来源:

   金秋时节,无定河镇王窑湾村的辣椒进入采收期,村里的特色产业“一茬茬”接连丰收,既鼓了村民口袋,也富了村集体。近年来,作为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王窑湾村党支部在镇党委坚强领导下,全村党员和村民一道整村容、抓治理、兴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富裕村,王窑湾村的华丽蜕变,是这十年来无定河镇党委坚持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年来,无定河镇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农村牧区党建工作,全镇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不断彰显,特别是经过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大战大考,党组织在农村牧区领导地位进一步立了起来,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树了起来。
  突出政治引领 筑牢思想根基
  十年来,无定河镇党委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十年来,无定河镇党委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严格开展党员星级化管理工作,举办政策理论宣讲200余场,累计培训农牧民党员5千余次,举办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0批次,150余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50余人,组织各类党建活动20场次,不断激发党员活力。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村党组织普遍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注重把组织生活与村级中心工作、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生命力、感召力。组织生活在农村基层逐步正常起来、认真起来、活跃起来。推动党员发挥作用,组织开展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在疫情防控、乡村治理、强村富民中走在前作表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政治意识明显增强,党性修养显著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健全“村党组织—网格(社)—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激活引领乡村振兴“神经末梢”,针对一些党组织运行不畅、组织生活不经常、党员教育管理缺失等问题,新成立非公经济党组织2个、党总支8个,在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上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合体1个,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整合后全镇共有8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其中,22个村党支部,2个社区党支部,1个事业单位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不断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加强村社区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截止2021年底,全镇16个村社区党组织均达到一类党组织标准。每年对各党组织书记考核一遍、对村(社区)“两委”体检一遍、对村(社区)情况摸排一遍的“三个一遍”工作,及时诊断把脉,每年常态化开展一次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落实一名处级领导联村、一名镇领导包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旗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提升措施,自2020年以来,全镇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清零,各党组织短板不断补强,战斗力明显提升。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政和资金进村……这十年,镇党委、政府累计下派干部300余人,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十年间,建立起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达到18.5万元,社区运转经费达到40万元,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补贴达到4.6万元每年,村两委其他成员工作补贴达到2.5万元,社区“两委”干部全部按照三岗十八级发放工作补贴,收入显著提高,党组织书记报酬超过上年度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强阵地保障,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托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突出党建元素,注重整合综治、退役军人、政务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服务群众资源,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建设质量,实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
  无定河镇境内拥有鄂尔多斯红色革命的“五个第一”,无定河镇充分发挥本地本土优势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开展实地教学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依托巴图湾村、萨拉乌苏村等地优美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了“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两大旅游主题,将“传红守绿”从工作思路落实到产业发展,为将无定河镇打造成为第三产业新高地不断努力。
  发挥党建引领,助推人才队伍建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鲜红党旗下的庄严宣誓,代表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接力与传承,代表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党的队伍。十年来,无定河镇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加大发展农村年轻党员力度,重点发展青年农牧民入党,十年来共发展党员158名。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党员958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166名,占17.3%。
  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在吸收新鲜血液上,也在选优配强班子队伍上, 2021年换届中,1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6.6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62.5%,全部实现“5个100%”要求,“两委”队伍民族、年龄、学历等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乡土人才”库已入库140余人,各村、社区全部实现3名以上大学生人才配置。党在农村牧区全面领导基础得到充分彰显和有力加强。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党员干部群众的担当作为,凝聚起了人心和力量,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党建富民强村 扎实服务群众
  生活用纸加工厂、玉米烘干厂、职业农牧民培训基地、乡村旅游民宿……走进无定河镇各村,党组织牵头、党员领办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遍地开花。从最初的零集体经济项目,到今日全镇有超过30个集体经济项目,14个村集体均稳步逐年上升,截止2021年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45万元,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党组织牵头,党员领办合作社”已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成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就是要把党的工作全面融入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集体增收之中,让全镇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更高品质的生活。

  十年来,无定河镇荣获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镇、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4000元增加至25468元,增加81.9%,年均增长8%以上;十年来,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81户2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十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超过4000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超过4亿元;十年间,4个养老互助幸福院、2个养老服务站、2所幼儿园、2所公立卫生院先后在投入使用,做到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适龄妇女健康体检常态化进行。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镇精细划分145个网格,实行“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基层治理模式,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把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书写在无定河的每一寸土地上。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定河镇多渠道动员、多形式服务,各村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实现常住人口疫苗接种全覆盖、60周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94%,共同筑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南部防线,让党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切实守护了全镇人民的健康。

  推进从严治党 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狠刹“车轮上的腐败”,再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从多措并举遏制“天价月饼”“天价烟酒”,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社会新风尚,再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人民群众成为了作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这十年,无定河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全面开展“两抓两提升”活动,制定出台“两抓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增强干部勤政廉政意识,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今年以来共开展了16次集中学习培训,并不定期举办知识测试,确保学有所用,不流于形式。通过线下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7次、干部专题学习会2次、学习教育专题讲座2次、专项技术培训会4次,不定期开展线上专题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共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培训110余人次,通过夯实学习基础促进转变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干事担当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已经蔚然成风。迈步新征程,无定河镇将持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为把无定河流域打造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第三产业发展新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