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促发展 传红守绿谱新篇——2021年乌审旗无定河镇党建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2-02-14 15:10
来源:
村(社区)组织换届圆满完成、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构建“1+3+6+N”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党建领航 传红守绿”党建品牌……打开时间卷轴,一个个党建热词,犹如一个个“红色引擎”,为无定河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2021年,无定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奏响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为将无定河流域打造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第三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讲政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基层党的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旗委工作要求,形成党委用心管、书记带头做、班子成员层层抓的党建工作责任链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多措并举抓实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编印党史学习教育常识应知应会“口袋书”2300册,制定周学习计划,开设周四“红色自习室”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10场次,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图书角自主学;参观乌审旗党性教育主题馆,举办党史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召开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18次,召开专题研讨会5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1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8次,邀请党校讲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学,不断提升学习成效。通过开展“三问”活动,党政领导参加包联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社员会60场次,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情怀;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55件,提升党员干部工作本领;对标“五个着力”重点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完成为民办实事810项,其中,镇党政领导班子10项,党政领导干部40项,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水平。
抓好村社区换届,筑牢基层党的建设基石。村社区党组织是全镇最基层、服务群众最前沿,是接受群众反映的晴雨表。无定河镇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聚焦“双好双强”,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有序推进14个村、2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成功,选举产生全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共 103人,交叉任职33人,连选连任43人;优秀人才(包括镇干部职工)到村、社区任职24人;平均年龄43.3岁,较上一届降低7.4岁;妇女成员19人,占18.4% ;少数民族7人,占8%;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占29.1% ;35岁以下年轻干部25人,占24.3%,全部实现五个100%目标,村社区班子力量进一步配强,交出换届“大考”高分答卷。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无定河镇按照“五强”建设标准,立足全镇各领域党建工作实际,严格标准、健全机制,认真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对全镇14个村2个社区1个机关1个事业单位2个非公经济党支部进行评选。2021年申报市级“最强党支部”1个;2021年底最强党支部已达到50%以上,即8个以上;认真组织各村党组织开展软弱涣散排查整治活动,促进全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提升。提升乡村队伍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2021年新发展党员28名,并完成348名党员档案补充工作。各村(社区)全部实现3名以上大学生人才配置,自筹资金42万元“镇召村用”大学生村官14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事业蓬勃兴起,挂牌成立无定河镇乡土人才服务站,140余人入驻“乡土人才”库,并组织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下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无定河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为民谋实事的关键之举,精心谋划,强力推动,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面提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标准,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的5个村,镇党委协调驻地企业投资150万元,入股企业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均超过15万元以上,累计达到630.8万元,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实施。同时,为2个社区成立2家劳务公司,为发展壮大社区经济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引领推进产业发展。健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大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体“五统一”模式助农增收人均4500元以上。高标准建设沿无定河流域现代农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8万亩,统耕统收3.5万亩、统防统治1.2万亩,粮食产量实现连增,牲畜存栏量总头数达30万头(只)。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加快发展,鄂尔多斯地区“五个一”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农村电商、冷链物流产业日渐成势。 党建引领增进民生福祉。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行林长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和落实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日制度。有力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辖区常住人口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把供暖当作冬季第一民生实事来抓,累计为农牧民发放暖心煤12884吨。建成投用群众线上办事电子签章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党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新建续建重点项目共10项。镇区人民广场、廉政广场、村级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基本完成;省道215线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有序,其中镇区道路管网建设、10公里社社通工程已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场、物资储备库、北二干线连接线、城川至河南110千伏线路工程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服务群众载体日益完善。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无定河镇突出“政治”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地位。优化党组织设置,在群团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致富带头人、矛盾纠纷化解能人等按照法定程序发展为党员,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党员作用发挥全覆盖”,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将全镇细划为145个小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搭建“群众吹哨,网格员(党员)报到”“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社会治理三级平台。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镇党政班子和调解工作室的共同努力,化解旗级领导包案信访事项6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办结市长热线324条,全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亮身份,听民声。认真组织全镇共产党员进行挂牌亮户活动,共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515块,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13枚,实现常住农牧民党员全覆盖。引导广大党员在家门口集体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把党员身份“亮”起来、将党员形象“树”起来、使党员作用“强”起来。 亮承诺,表初心。新修订了《无定河镇农牧民党员“星级化管理”工作办法》,将全镇党员划分为有职党员、普通党员、流动党员、无服务能力党员4个类别,采取“532”模式(5颗共性星,3颗职责星,2颗自选星),并将联系群众作为评星的重点指标之一,全面加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全镇有服务能力的党员带头签订“党员公开承诺书”,共签订400余份,公开承诺事项1800余条,进一步强化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持续激发共产党员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亮行动,表决心。无定河镇充分发挥党员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认真组织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了《无定河镇党员联系服务农牧民实施方案》,坚持从“亮”“做”“提”三方面入手,问需于民,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听民声、办实事,切实解决了很多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累计服务群众8265人次、见面3373人次、办实事591余件。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制定镇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镇区廉政广场建成投用,排查廉政风险点200余个,开展廉政教育4次、谈话420人次,更新党员干部廉政档案320份,上报清风干部33人。带头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坦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聚焦“三务”公开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带头开展监督检查24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28份。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年立案13件,结案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 雄心不与岁月老,激情常伴事业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定河镇将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字当头、“快”字为先、“干”字为要,深入细化推行“两抓两提升”工作举措,打好“红绿”牌,走好新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扶持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矢志不移为实现“把无定河流域打造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第三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