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5-03 11:51 来源:
巴图湾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巴图湾是革命老区,总面积2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总人口1300户3252人,其中常住人口605户1629人,下辖10个自然村,由于历史原因巴图湾村民耕地人均不足1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集体房屋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租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
二、2017年发展计划
(一)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村集体经济效益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牧民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献言献策,贡献力量,提升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村集体经济于个体经济共同发展。
(二)发展培养人才。加大对驻村干部、村“三委”成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培养有知识、会经营、懂管理、乐于服务群众的干部,组织三委成员、社长、致富带头人赴西安杨凌等地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旅游发展新举措新办法,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加强学习培训。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利用“农牧民大讲堂”等方式定期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培训课,召开集体会议鼓励村民建言献策,共同研究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收点。结合我村实际,充分利用我村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二社至三社集体土地一处漂流计划对外承包,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渔家乐、农家乐,以此带动村民创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此外,通过集体土地转租企业、开发建设餐饮营业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目前,
双降壕社有耕地500亩集体耕地已对外转包给乌审旗丰禾日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另有一处已装修600平米餐厅和旧村委带房屋约600平米大院对外出租,共同为村集体创收。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鼓励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继续做大做强,同时,积极争取和严格落实养殖业各项扶持政策,计划发展肉羊养殖大户2户,肉牛养殖大户2户,生猪养殖大户3户,打造特色养殖户2户。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带动全村向规模化养殖模式发展。力争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
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央、自治区、市、旗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2017年将积极推动我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优化“粮、经、饲”种植产业结构,计划降低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000亩,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00亩,饲草料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同时,大力推广订单种植,实施“订单产业”,发展订单马铃薯种植1000亩。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增加农业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依据镇党委对全镇产业结构布局,计划在巴图湾村一社整合土地,发展玫瑰种植500亩。在苦巴线沿线打造林果采摘园320亩。
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2017年我村将继续抓好这两项民生建设。计划造林300亩,落实完成好防火任务。社会综治方面,2017年已处理信访案件7件,杨六韦、高怀芳等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勤于同当事人沟通,多同上级领导汇报,加强同司法部门协作力度,争取早日解决。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我村将从实际出发,抓好乡村道路、排水、绿化、美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农民提供良好宜居环境。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美丽乡村。依据巴图湾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旗委、镇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建成功能完善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缺乏。由于近年来,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发展,人才流失严重,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本村自行运作,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决策、创业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以至于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由于巴图湾村耕地较少人均不足1亩,现代农业发展程度低、规模小、效益差;不同程度制约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能充分发挥旅游区位优势打造亮点,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益,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二是协调金融部门对合作社经济给予贷款方面的资金支持,缓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资金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