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湾村乡村旅游典型先进做法

发布日期:2019-11-07 11:34     来源:

   

    2003年萨拉乌苏旅游景区的建成拉开了巴图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幕,经过16年的发展,现总结旅游发展典型做法如下:

  一、党支部+旅游,党建领航模式。巴图湾村现有党员63名,以创建“乡村旅游型党支部”为目标,积极运作“党支部+旅游”党建领航模式,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集思广益,因地制宜落实国家及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旅游产业扶贫的方案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 

  二、驻村工作队+旅游,排头兵模式。2019年7月,巴图湾村正式被录入第一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鄂尔多斯全境仅巴图湾村申报成功。在此次申报工作中包联单位驻村工作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自申报工作开展的第一天,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志明便开始了督导工作,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与企业配合申报工作,驻村第一书记陈小龙认真落实关于申报工作的部署安排,引导巴图湾党支部及村委会发挥勇于争先,争做排头兵的精神。 

  三、一大带N小模式,全域旅游“先富带后富”模式。“一大”指的是萨拉乌苏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N小”指的是坐落在巴图湾村境内的各类旅游服务业配套设施。萨拉乌苏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本地区的旅游龙头企业,景区依托于巴图湾水库和河套人遗址,发展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依托该景区的吸引力,巴图湾村发展形成了集“行、游、住、吃、购、娱”的旅游产业链,促进了本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丰富了本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多样化,提高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