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简介

发布日期:2021-12-15 20:27     来源:

    红旗村位于乌兰陶勒盖镇西南端,紧临榆林市榆阳区,榆乌线穿境而过,距旗政府所在地45公里,榆林市区60公里,距榆阳机场50公里。毗邻世林化工厂、巴彦高勒煤矿、甘霖乌素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1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年人均收入可达2.6万元。同时红旗村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皇香生猪”发源地和核心养殖地区。全村80%的农户从事养猪行业,其中年出栏2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有60家。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和村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国家在农业方面的利好政策,因地制宜,得出了建设蔬菜大棚这一构想,以集体经济先行示范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利用现有270亩村集体土地,建设红旗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周边镇区园区矿区提供新鲜果蔬。该项目建成不仅壮大集体经济还起到带动农牧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情。 

    该项目于2019年开始筹备建设,共争取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25万元(中组部,自治区、市、旗组织部四级资金),计划建设智能型日光温室大棚4栋;生产型日光温室6栋;塑料大棚60栋;蔬菜集散地及冷库1个;高标准养猪场1座。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建设成为乌审旗地区集蔬菜种植、冷藏、销售、运输、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循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经建成智能型日光温室大棚4栋,塑料大棚60栋。产业园截止目前共投资达320万元,从2020年2月投入生产到现在共接待游客700余次31000余人,实现“农业+文旅”经济收入效益达16万元。 

    红旗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党支部+公司+基地+农牧户(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村企共建,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与周边驻地企业巴彦高勒煤矿、世林化工厂、长庆等签订长期供销协议,销售量有保证且需求量大,年产值达到200万元。产业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牧民(贫困户)发展订单产业,产业园供应不足时,收购周边农牧民农畜产品,增加他们的经济来源。同时,红旗村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帮助邻村2户生活困难家庭建成蔬菜大棚2栋,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随着产业园的建成,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大棚种植生产中雇佣周边农牧民,增加农牧民务工经济收入。 

在场的各位看到我们产业园的情况后可能会有疑问,这么普通的塑料大棚,能产生多少收益呢?我们提前算好了“成本账”,通过低投入获得高效益,塑料大棚投入成本低,栋仅为1.4万元,而且可以起到防风、防冻、防冰雹保护伞的作用,每栋年收入可达2万元。成本回收快,种植风险低,符合红旗村的村情,适合在普通农户家广泛推广。 

    有了基础设施做支撑,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红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路上也不掉队。我们引进新品种,采用山东寿光的现代化科学种植技术,实现科学种植、合理规划。在旗农牧局的帮助支持下,全程有山东寿光技术人员作指导,抓住增收致富“时间差”,大棚以提前45天种植、延后45天生产,争取到“双45天”果蔬售价黄金期,一年两茬增加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我镇于2020年5月组织全镇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创业返乡青年组成“土专家”志愿服务队,“土专家”们也会在这里和老百姓分享种养殖技术,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到农家小院宣讲最新的科学种养殖技术,让老百姓们不出村们就能学的一身好手艺。 

产业园现在已步入正轨,那么产生的经济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呢?我们按照4:4:2的比例,合理分配收益资金。将40%用于产业园正常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将40%用于村级运转经费,将20%用于困难群众帮扶、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公益事业。 

   产业园自建成以来创造了一系列的“造血”功能。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让农牧户参与其中的热情更加高涨;让农民经济增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红旗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取得现在这一成绩当然少不了党建引领。在镇“红色引擎·牧野初心”党建品牌创建要求之下,红旗村结合工作实际发展红旗特色党建,并充分汲取“红旗渠”精神、“南泥湾”精神、“牧区大寨”精神的精髓,总结凝练出红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达标筑梦。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红旗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引领广大群众一同参与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根绳,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从投入生产到现在,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村民一同参与到种植生产中,以“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的工作要求,决心打造具有红旗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红旗人将秉持红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气神,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致富路上贡献红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