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林河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发布日期:2016-03-15 11:45     来源:

    一、基本情况
  纳林河村位于苏力德苏木东部,东与无定镇接壤,西邻沙尔利格嘎查,北与通史嘎查环抱,距苏木35公里,嘎鲁图镇60公里,是苏力德苏木典型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
  全村土地总面积8.23平方公里(12350亩),林地6000亩,耕畜草场331亩,水浇地1697亩,人均4.5亩左右。总人口121户365人,常住人口59户180人,共有党员11名。
  纳林河村地形地貌沙梁、草滩、河流相间,可以用“四个一”表述,即一片沙、一块滩、一条河、一座坝。一片沙是指西沙,面积6900亩,植被盖度76%,主要是沙柳、羊柴、杨树等;一块滩是指除沙地以外的草滩,位于河的两侧,主要是马兰、寸草滩;一条河是指穿村而过的纳林河,纳林河是黄河三级、无定河一级支流,村内流径长度7公里。一座坝是指位于纳林河上游、村北淤地坝(陶利水库),总占地约300亩,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和水产养殖。
    二、发展现状
  村内农牧业水、电、路、讯以及基层活动阵地、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纳林河横穿村域,人畜安全饮水自来水塔1座,农田水利得天独厚;乡村硬化主干道2.08公里,自然路10.6公里,交通便利;高压3.5公里,低压13.4公里,变台6台套,其中125、80、50、30KVA各1台套,20KVA2台套,电力较完善;移动基站一处,网络进入村委,电信、联通全覆盖,通讯畅通;集群众议事、党员活动、村委办公、图书阅览为一体活动阵地总占地420平方米;村卫生室一处,占地43平方米。
  纳林河村由于土地面积稀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较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目前依靠上游陶利坝出租,每年收取2万租金,2017年在上级帮扶下,新建的蔬菜大棚、鲜花大棚已投入使用,预计年内能够盈利。
    三、纳林河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一)依托优势资源打造一村一景顺应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
  纳林河村上游陶利水库,水资源丰富,水量达56万立方米,占地面积100亩,水位上涨后出水面积可达到200亩左右,水库内各类水产丰富。水库旁边有草滩湿地50亩,为蒙古包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村“三委”班子经过商讨,打算应地制宜,依托水资源和农耕文化优势,发展农耕文化体验、牧家乐、休闲垂钓、水库和河道自然景观观光旅游业,形成集绿色农牧产品、绿色休闲体验、绿色餐饮为一体的农牧家乐主题旅游,壮大集体经济,打造养生纳林河。
  依靠纳林河村淤地坝,具体计划三年内引进1—2家小型旅游企业,建农家乐2户,养殖10—20万尾鱼,投资120万左右,每年通过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收入预计20万左右。如此一方面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为农产品提供一定的销售渠道,形成了产、销一条龙服务。
  (二)运营好蔬菜大棚、鲜花大棚形成覆盖全村的现代订单农业
  2017纳林河村利用村委东面有一块闲散土地,新建蔬菜大棚2座,鲜花大棚2座,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下一步,纳林河村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与企业合作,形成“企业+集体”的直销模式,与电商合作,形成“互联网+集体”的网络扩展模式,打通外部销售渠道,拓宽种植业产品的需求范围,实现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
  集体经济是纳林河村的薄弱环节,受制于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绝大多数有技能的青年不愿回家创业,造成村里老龄化严重、人才短缺,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三委”班子将不遗余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产业转型,开发思路、开拓创新,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吸引青年回家创业,实现全村人民的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