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从医路,砥砺前行践初心——记乌审旗人民医院副院长王丽梅先进事迹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8-09 15:41

编者按:

  近年来,乌审旗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大引擎,按照自治区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旗”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配套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建全人才载体平台、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与各类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为积极宣传2021年度受表彰的“乌审英才”在学术、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为我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激励调动各类人才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切实形成全旗上下重视人才、鼓励创新、尊重成果的浓厚氛围,乌审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绿色乌审先锋”微信公众号推出“乌审英才”先进事迹展播活动。在此,欢迎全旗广大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了解我旗优秀人才的故事、点赞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精神、掀起向优秀人才学习的热潮,为建设高质量的绿色乌审加油助力!

  今天,为大家播发的是《三十余载从医路,砥砺前行践初心——记乌审旗人民医院副院长王丽梅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


  三十余载从医路,砥砺前行践初心 

    ——记乌审旗人民医院副院长王丽梅先进事迹


  王丽梅,女,汉族,现任乌审旗人民医院副院长,2021乌审英才奖获得者。她于1992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怀揣着对医学的圣洁和完美的敬仰,加入到医务工作者的行列,一干就是三十年。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她,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得到同事的好评,领导的肯定。1999年任乌审旗人民医院内科主任,2009年任乌审旗人民医院副院长。曾先后获得乌审旗防控非典先进个人,乌审旗三八红旗手,鄂尔多斯市廉洁医务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没日没夜,图什么?


  患者眼中的王丽梅是什么样的?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待人温和。

  三十年没有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坐诊时没有一个患者被慢待,这是从医多年的王丽梅交出的答卷。提起多年来最让她印象深刻的瞬间,王丽梅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已是深夜的12点,一位重症低钾患者呼吸困难,心电图出现异常,危急时刻,王丽梅用超常规剂量为患者补钾,同时与值班大夫亲自在床旁监护患者。患者清醒时,两人不停的和患者交流,患者睡着后,两人又分别帮助患者按摩四肢。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汗水打湿了两人的白大褂,却拦不住两颗救人于危难的医者仁心。时针指向凌晨4点,眼见着患者病情终于平稳,王丽梅才放心离开病房。一晚上没休息的她站得脚也肿了,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感受到家属的不尽感激与高兴,内心的欣慰早已盖过了身体的疲惫。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三十年的兢兢业业,让王丽梅成了患者中口耳相传的好大夫。每周一、周四是王丽梅出门诊的时间,闻讯而来的患者们总是早早的在诊室门口排起长龙。排到走廊上的病人,看着就让人头大,但在王丽梅心里,这长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亲人。查体、解释病情、开方抓药、交待注意事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再重复,有的老年患者耳朵听不清,她就大声喊;有的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她就反复的交流。从早晨的精神饱满到下班的精疲力尽,王丽梅就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她说:是一个人的信念,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时间回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从王丽梅步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她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无穷无尽,图什么?


  同事眼中的王丽梅是什么样的?

  尽职尽责,勇于创新,学无止境,永远前行。

  王丽梅是乌审旗人民医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内科主任,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执掌医院最大的科室。王丽梅也是医院班子里最爱泡在病房里的副院长,行政工作再忙,一线的同事们依然能看到她准时准点出现在病房外。

  作为基层一级的人民医院,乌审旗人民医院并没有在内科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科,这使得这个科室比之其他部门而言,更像一个兼容并蓄的巨无霸,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急危重患者较多,这些急危重患者又经常是合并多学科病患。因此对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而言,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相应的专业特长,更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综合思维能力。王丽梅深知这一点,在她的行程表上,白天是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晚上则是汗牛充栋的阅读计划。从内科开始,王丽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医疗书籍,甚至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学科,王丽梅依然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患者的病不会在乎你有没有研究过它是什么来头,所以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出发,只有我会的更多,才能更好的服务每一个患者。医疗行业除了讲究知识储备,更在意实操经验。在工作之余,王丽梅先后去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进修,并于201611月至20194月参与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铭复乐)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课题研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王丽梅也最终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基层医疗诊疗方法,为其他同事提供了一套切实可用、高效可行的行动方案。

  离开内科,来到更高层面的业务副院长的职位上,王丽梅的眼界也从一个科室放开到了整个医院的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上来。在王丽梅的坚持和主导下,乌审旗人民医院引进并开展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心病等多项填补诊疗技术空白的专业技术。同时,王丽梅也参与制定并规范了内科医生对常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使常见慢性病得到专科化治疗。丰富的个人经验让王丽梅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因此,在王丽梅的建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务人员得以走出塞上小城,在不断的外出学习中提升自我,提高整体业务能力。

  无穷无尽的学习,坚持不懈的攀登,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对于王丽梅的付出不甚理解,但话传到王丽梅的耳朵里,她只是淡然一笑:让患者满意,应该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敢打敢拼,图什么?


  家人眼中的王丽梅是什么样的?

  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工作狂人,拼命三郎。

  对于王丽梅经常性的失踪,丈夫自然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久而久之,就连女儿也慢慢熟悉了这种妈妈去哪了的生活。

  丈夫的记忆里,那是2003年。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王丽梅不顾自己的反对,态度强硬的把自己和孩子送回老家,头也不回的穿上白大褂,回了医院。那时候的医院条件差,还没有设置专门的隔离区,而王丽梅正是全旗第一批与发热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奋战在一线。转眼到了2009年,H1N1流感来势汹汹,这次他和孩子倒是没有被送走,但家里依然见不到妻子的身影。此时的王丽梅既是防控领导小组成员,也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多少个回不到家里的日子里,王丽梅和同事们在诊察中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治疗工作。

  女儿的记忆相对较晚,那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时,母亲作为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专家组组长,又一次在两点一线之间奔走忙碌。得益于较早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在乌审旗爆发,尽管如此,王丽梅依旧忙的不可开交,在学习、了解有关新冠肺炎新知识的同时,王丽梅一遍又一遍培训医务人员,修改院内防控预案和流程,督导培训基层卫生院,保证医院在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正常诊疗业务不受影响。

  三次踏上战场,王丽梅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三笔。从主动请缨到责无旁贷,在一次次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王丽梅在成长,也在蜕变,此时已经不再有人会去问她图什么,因为最亲近的人已经给出了答案——王丽梅的女儿,如今就读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以本硕博连读的傲人成绩,告诉每一个认识并了解王丽梅的人:我会以妈妈为榜样,无怨无悔的穿上和她一样的白色战袍。

  回顾王丽梅工作的三十年,普通又平凡,高尚而伟大。三十年的工作生涯,恪尽职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尽全力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在王丽梅的就职仪式上,面对着全体医护人员,王丽梅是这样说的,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王丽梅也是这样做的。